2005年5月18日,星期三(GSM+8 北京时间)
浙江法制报 > 第四版:浙江潮 改变文字大小:   | 打印 | 关闭 
情意打动移民 和谐走进库区
本报记者 陈卓

  在丽水青田县北山镇滩坑村,所有人都在紧锣密鼓地为一个水电站奔忙——滩坑水电站建成后,青田县城的城市防洪能力,将从现在的5年一遇提高到20年一遇的标准;同时,它将成为我省也是华东地区电网惟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的水电站。
  但另一方面,滩坑水电站水库的淹没影响涉及青田、景宁两县,共需搬迁移民5万人,其中青田县库区移民2.9万人。
  “我们坚持开发性移民方针,坚持依法移民,想移民所想,帮移民所难,给他们更多的关心、爱护。”青田县为此专门成立移民工作组,抽调了700多名干部投入工作。他们分片区负责到户,与村民“距离拉近,感情搞深”。
  以情动人的“四字方针”
  这不是件容易事。“一个人有一个人的想法,一百个人就有一百个人的想法。做工作时,什么样的矛盾都可能遇见,我们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。”有个片区的工作组就总结了“四字方针”——“粘、帮、情、谈”。
  刚开始,还不太了解政策的村民都不给好脸色看。一次工作组去一户人家做工作,老太太一个人在家,还挺客气,泡茶请坐。可一会儿媳妇回来了,看见工作组成员,脸色马上放下:“还坐在我家呀?”拿起茶就往外泼。
  “粘,就是厚脸皮,不管有多委屈,都要贴上去。”遇到这种情况,工作人员不急不恼,想办法再次“进门”直至赢得信任。
  “帮,就是看见农民在干什么,就上前帮着干什么。”工作组成员自打在这里工作,作息时间全变了。一大早出门打“太极拳”,为的是一见村民出来就能赶紧上前。村民插秧割麦,工作组成员挽起袖管也上;晚上村民在瓜田守夜,工作组成员也在瓜棚里整夜陪着。
  “情,就是用真情打动农民。”有时候片区的农民生病了,工作组成员就自己掏钱买药送去;老人过世,送花圈;小孩子读书了,帮忙联系学校。
  诚意到了,心贴近了,接下来才是“谈”:宣传移民政策。政策很实在,坚持以大多数移民的利益为前提,谈的时候就把他们的利益都明确了,村民也就逐渐接受了。
  “我能为移民做什么”
  工作组成员的工作量非常大。村民家里有几棵树、几口锅,都要分得清清楚楚;所有财产、所有社会关系,都要理得明明白白。
  有一户村民,好几代了都没分家过,结果,22个户主需要分1000多平方米的房子。工作组成员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,联系通知所有的户主回家,又用三天两夜的时间为他们析产。最后,最小的一名户主拿到手的是0.05平方米的面积,估算到移民卡上的金额是2元4角。
  现在,第一水平年的移民建房已全面开展,移民安置的住处很多比他们现在居住的地段要好,交通也便利。
  “没有稳定,就没有移民工作的一切。”这是大家的共识。
  大家总结了“走千家万户、道千言万语,历千辛万苦、涉千山万水”与“不分分内分外、不分工作日与休息日、不分白天与黑夜”的“四千三不”精神,也造就了“发展第一,群众第一,风险第一,创新第一”的滩坑精神。
  工作组里每个干部都时常这样问自己:“我能为移民做什么?”公正执法、取信于民是答案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与这里的山水和谐相处的,不仅有水电站,还有从这里走出去的越来越多的安居乐业的移民。